January 16, 2011

世界應該更可愛


「那些菲傭,說患上甚麼思鄉病,要病便回家去吧,走來這裡打工!」我一步出電梯大堂,聽到一位主婦跟街坊這樣的說。

幾個小時後,我在銅鑼灣乘坐603回藍田,當巴士駛至維園,看到連綿不斷的外藉傭工蹲坐在馬路邊,人車相隔不過一輛車闊。其中一位手捧著生日蛋糕,另外一位為她合照,四人的街頭小圈子擁有簡單卻盡情的歡樂。

我為那位主婦的言論感到羞恥,同時亦對社會上那種無理的岐視感到無奈。在我接觸過的或者從朋友得知的,很多外藉家庭傭工都能夠做到安份守己,甚至可以與顧主建立良好默契,成為具親切感情的僱傭關係。撫心自問,香港人絕對不易服侍,雖然外傭犯法的事偶有發生,但為數不多,如果情況失控的話,香港人早就有所反應了。香港在職的父母分身不暇,花幾千元解決問題;但外藉傭工為了這幾千元,長期承受與家人分隔兩地之苦,有錢也盡可能寄返家鄉,不能一時任性而買機票回去見老公、孩子。香港人受到苦頭,最喜歡是在巴士上,對著電話的另一方﹙實際上是對著全車乘客﹚演出一幕含怨受屈之控訴,有時連我都可以清清楚楚聽得出,其實他們自己本身都有問題。外藉傭工普遍單獨住在主人家裡,工作時當然不能講電話,放工時可能已經夜深,音量要收細,電話也未必講得成,就算只是想跟某人說「我很疲倦不過也快樂」也未必有空間。誰慘?

我本身不是外藉傭工權利維護者,而我亦相信人有高低、岐視必然存在。只是想這個社會、這個社會的所有人,在要貶低、岐視別人之前,請認真看清楚人和事的所有方面,不要只因你現在環境比別人好,說的話能夠比別人大聲,而自以為真的高人一等。

1 comment:

  1. 難道會有一個菲傭是懷著非常開心、興奮的心情,為了那三千多元,離鄉別井打工嗎?換著是任何一個香港人,絕對不會願意。

    那個主婦(既然她以歧視的說話批評,我想我應該用師奶稱呼她)在說出這種傷害他人的說話前可以為他人設想一下嗎?

    我想,歧視是每一個人都無可避免會出現的思想,所以人們歧視某一種人是可以理解的,但頂多只可以在心裡存有這種歧視的情感,若以行動來表達,則是不可接受的。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