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une 10, 2011
看黃昏
看空缺、做體操,然後感到疲倦了,便先到茶餐廳吃個最近喜愛的「煎蛋煙肉沙律」當晚餐,再衝去觀塘海邊放放鬆。不經不覺,我大概看通了天色的啟示,只要中午以後看一看有多少雲,有多少煙霞,想想濕度有幾高,留意氣壓高低、風向變動,便可估計當天傍晚的日落美不美,或者至少知道有沒有日落可看。像這幾天吹著南風,又正值初夏的高氣壓時分,即使白雲或灰雲傾向較大片,澄明的空氣讓太陽無阻隔地一直照個不停,日落時份至少可看到雲與雲之間的「日落魔法」吧。
觀塘這海傍可能對香港人來說已經算是偏遠吧,無論日落時或者晚飯後來這裡,人也不多,有趣的是,出現在那裡的人通常都很靜,有很多三腳架與攝影者,也有靜靜調情的情侶,所有人也在動,卻沒有發出聲音,正好讓人真正放鬆。聽到最多的是最鄰近的攝影哥哥的「咔嚓」聲。
突然看到發光的大廈,將一閃一閃的金光舖在下面的海水,反射的光芒已經如此強,你可想像今天的斜陽是怎樣直接地穿透大氣!此時令人想到攝影。攝影越來越古怪了,像這樣標謗「創意」的構圖好像更受讚賞,即時看到,即時用手機拍下,即時上載,即時給Like,過程不到半分鐘。而在一旁的三腳架攝影師,先測光,再調細光圈,鋪排構圖,按快門線,搖黑咭,然後要隔天到中環沖晒正片,等一個星期,遇上早下班的日子再撲去收件,隨便地吃個茶餐便衝回家Scan相,Scan相可能也搞上半小時,然後才share。然後才發覺已經過了一星期,是日下黑雨,朋友按了某程度上等於"Read"的Like之餘,還補上一句「幾時有咁好天呀?」看即時新聞看得太多嗎?其實發佈照片不一定是即時的,但現在好像「不夠即時」的人反而是小眾,不check-in的人不in。沒有任何意見,只是察覺到這種變化。
運用甚麼工具去攝影,其實真的沒有相干;最重要的是,想想攝影的意義才攝影。
打這篇時一直聽著容祖兒第一隻國語碟,即時Share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